首页 财经要闻

陈锡文解析粮价倒挂 供给制度改革已有共识

2016-01-11 13:26:41 来源:互联网

腾讯财经讯(李伟)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十二年丰收,从2003年的8614亿斤增长到2015年的12429亿斤;但同时进口量也在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全年粮食进口会达到1.2亿吨以上。

1月10日,在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预测了上述进口量。陈锡文专注研究农业多年,多次参与起草相关的政策文件。2015年前11个月粮食进口数量和2014年相比增加了27.3%,达到1.1亿吨,但总价格反而比下降2.6%。陈锡文解析了当前国际粮价低于国内的成因,在谈及下一阶段改革时,他强调还要推进粮食供给制度方面改革。

进口粮食总量为何不断增长?陈锡文认为原因在于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存在明显偏差,“供需缺口到底有多大?有关部门的测算,现在(每年)的需求是12800亿斤,和产量来看大概差400亿斤。但是今年消费的主要是去年的,去年粮食总供给是12142亿斤,所以今年的供求缺口大约在500多亿斤。但问题是今年进口了2400亿斤,原因是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存在明显偏差。”

偏差主要表现在大豆与玉米两种农产品上:国内大豆产量不断降低,而大豆恰恰是需求增长最快的,供求缺口最大;国内玉米产量急剧增长,最近15年来翻了一番,但这未必是市场需要的。近年来大量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进口,大麦、高粱、玉米酒糟、木薯和木薯粉……这些不受进口配额影响的产品,让不少本土玉米滞留在仓库中。

国际价格低于国内也是困扰中国农业的问题之一。2012年起国际粮价暴跌,三年时间跌去40%-50%。这是受到汇率、国际能源价格暴跌等多重因素影响造成的。而中国从2008年以来,为了弥补粮食生产成本,国家在不断提高粮食收购的最低价和临时收储价,导致国内粮食价格上涨。

陈锡文说:“最近进口到岸完税的玉米价格一般不超过1600元人民币,我们从农民手里2000块钱收的话,就没有竞争力。预示着今年还要推进粮食供给制度方面的改革。基本的共识已经形成: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价格要由市场来决定,价格不再承担补贴农民的功能。具体怎么向前推进,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

今后中国的粮食生产到底应该怎么办?陈锡文首先反对更多进口论。近年全球粮食供给能力明显增强,但贸易量始终未超过3.5亿万吨。陈锡文说:“即便中国有能力把所有全球出口的粮食都买下来,也只够吃七八个月,全世界都会反对,所以我们必须自己要种,也确确实实需要提高我们自己粮食生产的竞争力。”

陈锡文指出,新一轮改革要实现四个重要目标:第一用价格挡住进口,国内粮食价格要大体能顶住国际市场的压力。这并不意味着拒绝进口,关税配额内照常;配额外的,如玉米替代品要警惕;这要求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回归到市场需求水平。第二新的粮食库存不能再增加。不增加国有库存就得放活市场,让市场主体都能够愿意采购粮食,库存压力才会减下来。第三目标是搞活市场,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第四个目标是过程中不能让农民太吃亏,避免粮食产量大起大落。

(责任编辑:yuan4ren

推荐频道

请使用底部浏览器自带功能分享

分享至

微博

QQ

朋友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