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金融

银行票据无错 错在违规操作

2016-01-25 09:29:59 来源:互联网

近期银行票据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票据的风险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从原理上讲,只要票据按照业务规范正常运作,风险几乎为零。之所以票据产生风险,是因为违规操作所致,但违规操作引发风险,并非票据独有,任何业务如果违规操作,都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风险因素,理财产品如此,互联网金融也是一样。

百度百科对于票据的解释是这样的:票据即汇票(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支票及本票(银行本票)的统称。票据一般是指商业上由出票人签发,无条件约定自己或委托他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可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持有人具有一定权力的凭证。属于票据的有:汇票、本票、支票、提单、存单、股票、债券等。

咱们常听说的票据主要指银行承兑汇票,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中国移动向中兴通讯购买一大批通信设备,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并约定半年后交货,同时中国移动支付全部货款。此时中兴通讯需要向全世界很多公司采购原材料,但这些公司都要求中兴通讯在拿到原材料时就要支付货款,这中间就有一个时间差,是从采购原材料到生产出设备成品需要的时间。此时中兴通讯就可以拿着和中国移动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向银行申请一张或者多张承兑汇票,即银行认为中兴通讯6个月后将会有货款收到,故提前借给中兴通讯相应的金额,收取中兴通讯的利息。银行得到的好处是优质贷款,中兴通讯得到的好处是提前拿到了货款并能顺利完成生产,票据在这期间起到了融资的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没有违规的行为。

假如把上述两家公司替换为某私营小企业A和私营小企业B,那么问题就来了,两家公司可以签订大额供货合同,但事实上A公司根本无力支付货款,B公司也没有生产能力,两家就是合作骗取银行的贷款,然后用这个贷款炒作股票,其风险就不言而喻。更有甚者,两家公司也不打算炒股,压根就没打算还,就是想骗取银行的信贷资金,那么风险就是不可避免的。按道理说,这样的公司和合同是无法通过银行部门的审核的,但如果银行内部员工也参与其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笔者认为,银行票据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违规操作上。同样的,理财产品的飞单,也是银行内部人员诱骗客户购买了银行之外的理财产品,从而引发巨大的投资风险。互联网金融的P2P是一种投融资模式的创新,但如果平台虚构融资计划,并将资金挪做他用,风险也就随之降临,故违规操作才是风险的源头。

(责任编辑:yuan4ren

推荐频道

请使用底部浏览器自带功能分享

分享至

微博

QQ

朋友圈

微信